
郵箱:ygld888@163.com
地址: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1052號海翔廣場618#—620#
- 當前位置:
- 首頁
- >
- 新聞資訊
- >
- 拒絕了“洋垃圾”,我們自己的“垃圾”怎么辦?
集中打擊洋垃圾走私,查證各類走私固體廢物11.11萬噸,從3月29日到4月2日,海關總署組織14地海關開展了第二輪“藍天2018”專項行動。
自今年1月1日起,我國全面啟動“固體廢物”進口禁令,將廢塑料、未經分揀廢紙、廢紡織原料、金屬礦渣等24類高污染固體廢物拒之門外。而這一決定,也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引發連鎖反應。
中國原本是世界最大的固體廢料進口國,2016年,全世界56%固體廢料的最終目的地都是中國。而中國啟動拒收高污染固體廢棄物禁令之后,在美國、歐洲、澳大利亞,甚至在我們的鄰國韓國,大量原計劃運往中國的固體垃圾被滯留在回收站甚至居民小區,堆積如山無處可去。
美國原本要出口的垃圾無處安放。
面對日益迫近的垃圾圍城威脅,歐洲焦急討論大約300萬噸塑料垃圾要往哪里放,而歐盟擬對塑料包裝征稅以減少環境污染。在倫敦,某知名咖啡連鎖企業的咖啡價格也應聲而漲,開始對一次性紙杯加收費用。
對于已經習慣將固體廢料運往中國的發達國家而言,中國的轉變,讓不少國家措手不及,而維持30年之久的全球貿易產業鏈也被打亂。
“固體廢棄物”貿易最初以走私形式在中國出現,1995年,中國頒行《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,首次將洋垃圾定義為“固體廢棄物”,并納入法制管理;1996年,中國對“固體廢棄物”進口施以行政許可管理并公布進口目錄,憑許可證進口的“固體廢棄物”主要集中在廢舊塑料、廢舊紙張、廢舊橡膠制品、稀有金屬冶煉礦渣等四個大類。
2015年中國總共進口4600萬噸固體廢料,如果加上通過走私、夾帶、瞞報等各種方式進入中國的真正“洋垃圾”,數量更為可觀。當全球固體廢棄物出口高度依賴中國之時,經過30年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,卻正在面臨經濟轉型和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。
一部全球廢品流動史,也是世界經濟變遷史。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了1600萬噸“固體廢棄物”,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垃圾制造國,美國在一個半世紀前也是歐洲“洋垃圾”的受害者。后來隨著經濟騰飛,美國從垃圾接收者變成了輸出者。改革開放后的中國,因為資源的短缺和迫切的發展需求,就成了發達國家完美的固體廢料處理場。如今無處可去的各種固體廢棄物,讓發達國家頗感頭痛,不得不去為它們尋找新去處或新用途。
垃圾的“漂流”
中國全面禁止24類固體垃圾入境,其中就包括此前曾合法的“生活來源廢塑料”。
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對外宣布了英國未來25年環保戰略,計劃用25年時間徹底鏟除塑料垃圾的威脅。在“環保”主題的演講背后,是英國過去曾長期依賴發展中國家來處理本國垃圾,而中國正是它最大的塑料垃圾出口地。
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,三十年間,高速發展的中國曾大量進口歐美國家廢塑料作為工業原料,中國市場占到全球廢塑料貿易的六成。一個塑料飲料瓶可能經歷一場“奇幻漂流”:從英國港口出發,隨著其它垃圾一起在天津口岸登陸,運往中國河北某處小工廠內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顆粒,隨后運往浙江某個注塑廠制成打火機殼子或塑料盒,最后銷往全國或海外。
記者:國外的料有嗎
浙江慈溪市廢塑料商販:現在很少,這段時間那個貨柜(集裝箱)全部不能進。
今年以來,隨著禁令實施,浙江、天津等地很多塑料加工廠關停,國內廢塑料價格一路上漲,卻仍然有幾百萬噸缺 口。國外進口廢塑料的價格要比在國內回收價格貴30%-40%,但很多企業還是偏向于選擇進口廢塑料,原因是國外垃圾分類做得較好,且塑料品質比較高,而國內廢塑料雜質太多,分離成本高,因此“土垃圾”比不上海外運來的“洋垃圾”。
進口廢塑料如此搶手,自然也成為走私夾帶的重災區。很多打著“正規進口”幌子的廢塑料,并沒有達到回收標準,簡單分揀后,就被填埋。英國《每日郵報》曾發文稱,英國公眾認真分類的塑料瓶,最終很多卻進入了中國、印尼等地的垃圾填埋場。盡管英國法律規定,企業要保證出口到國外的垃圾合理利用,但英政府承認,每年運往國外的上千萬噸垃圾并不受他們控制,更不要說私下勾結的走私市場了。
禁令的確對出口方影響不小,但影響更大的還是進口方——國內塑料產業。2016年我國進口廢塑料700萬噸,本地回收率只有四分之一,這意味著相關企業將面臨供應短缺,可能推高廢塑料價格。因此,中國大型回收企業正紛紛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,而國內垃圾分類及廢塑料產能,也亟待調整升級。
廢品再生利用產業亟待升級
這里是廣東貴嶼鎮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,在2015年底,鎮上所有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拆解戶,都已經搬進了這個園區,盡管還在用著較為原始的分解手段,但廢氣廢水的無序排放,顯然已經得到較為有效的遏制。
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,貴嶼鎮的26個行政村逐漸形成了以各村為中心的清晰分工和拆解格局,高峰期有大約6萬人從事這一行業。數千個以家庭作坊為核心的拆解企業,每年拆解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子垃圾超過百萬噸。
盡管從2002年開始,國家已經禁止電子垃圾進口,貴嶼鎮也從2005年開始對電子垃圾拆解行業進行規范整頓,關停小作坊,但已經形成規模的產業鏈,依然吸納著全國范圍內的電子垃圾涌向這里。
拆解不同種類的電子垃圾,每噸可以得到150到500克不等的黃金,數百克左右的其它貴金屬,拆解下來芯片、電容等還可以賣給手機翻新和電器加工企業;再剩下的金屬殘余賣給冶煉企業。正是這樣豐厚的利潤,讓貴嶼鎮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整改后,也難以真正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。
事實上,從2012年7月開始,國家就已經對正規電子垃圾拆解企業進行35—85元不等的財政補貼,但幾年的時間過去,這一行業卻沒有出現預期的良性發展。
回收廢棄家電的成本,加上承擔無害化環保處理電子垃圾的責任,正規拆解企業平均毛利率不到10%,甚至在回收渠道和價格上,也拼不過類似廣東貴嶼這樣發展了二十多年的產業鏈。而同類難題,在各個再生資源的生產鏈條中,也都或多或少存在。顯然,拒絕洋垃圾的同時,加大力度打擊國內環境違法企業,扶持技術含量高的再生資源企業,是政府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。
就在上周,生態環境部也再次強調,2019年年底前,要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,這意味著,更多種類的洋垃圾未來將被列入禁止進口的名單,而對應的國內垃圾,顯然還需要更為完善的分類、回收、分揀等流程,從而填補相應的原材料缺口。
轉自:廣東環衛